close

DSC_1058.JPG  

北港◎朝天宮

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稱號:北港媽

創建於:西元1700年

 

*康熙三十三年(1694),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僧樹璧奉湄洲天后宮神像來台,在諸羅海口笨港登入。時台灣荒地以闢,人口日增,笨港扼海交通要衝,船隻輳集,人口知增加尤速;彼輩均來自福建,素感神靈,無從瞻拜,故見僧人奉神像來,遂議留為主持香火,初賃民居,矮屋低簷,至為簡陋。康熙三十九年,再議公建,時有陳立勳者,為福建省同安縣人,於明季即入台拓殖,於今嘉義縣鹿草鄉、六腳鄉;雲林縣水林鄉、北港鎮一帶擁有田園數百甲、店面甚多,為大業戶,並於今廟前左側,營土壟間,碾米販運內地,時感神靈,思報神恩,乃捐獻廟地,編竹葺茅,成一小祠,規模雖小,祈禱報賽,殆無虛日。

 

*北港媽祖轎班

祖媽-金順盛

祖媽金順盛轎班會成立於1910年,由當時地方富商,從事營造生意的許致先生所發起。在祖媽會成立之前,祖媽出巡的轎班是由住在溪仔底(今博愛路)的公仔欽(人名)在街內各十字路口,敲鑼召集來的,並無固定的轎班組織。祖媽會成立的原因,是因為祖媽遶境時所乘的神轎太過老舊,許致先生為了集眾人之力製作一頂新神轎,乃糾集地方仕紳成立本會。當時新作的神轎為了顯露祖媽不凡的氣度,不惜以當時值五甲地的工資,禮聘名師花了三年時間製作完成。1915年以祖媽轎參加全日本共進會(商展性質的組織)獲得技術獎,目前該轎存放於朝天宮歷史文物館中,而現在參加媽祖遶境的祖媽轎製作於1960年代,已經是二度模仿該轎的作品。
祖媽會目前有會員138人,遶境時分為三組,由於會員人數太多,老會員很難有機會卜到爐主,所以目前不打算開放新會員入會。本會於每年農曆四月十日過爐。歷任會長有許致先生、許壬子先生,現任會長為許壬申先生。

二媽-金順安

二媽金順安轎班會成立於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是朝天宮六個媽祖轎班會中最富有、組織最龐大的一個轎班會。二媽金順安轎班會是由北港、草湖、新街、新厝四個副爐轎班會所組成,在光復以前,二媽會在草湖和新厝一帶擁有不少田地,光復後全被國民政府給耕者有其田了。
二媽是朝天宮自樹璧和尚奉請湄洲媽來臺後最早的分身,可稱為最早的北港媽,亦即所謂的笨港媽祖。有部分新港人士堅稱北港媽是笨港二媽,可能是有所誤解,因為在北港朝天宮無一般媽祖廟所謂的「大媽」,只有「祖媽」,而祖媽專指當年渡海來台的那尊軟身湄洲媽。
二媽會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及交值年的正月十五日媽祖遶境時,都由會員自行擔任轎夫,人員的分配是將北港副爐轎班會會員分成四組,即十九日下午、二十日晚上、二十日下午、十九日晚上,遶境新街則由新街副爐轎班會負責。朝天宮的轎班會中,三媽、四媽、五媽、六媽會的神轎都可「吃炮」,只有祖媽會和二媽會不吃炮,不允許信徒在轎底燃放鞭炮,久了以後民眾也不要求二媽吃炮了。
二媽會目前有會員232人,其中北港副爐轎班會有150人,新街副爐轎班會有24人,新厝副爐轎班會有24人,草湖副爐轎班會有35人;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在朝天宮過爐,過爐時在朝天宮聖母殿前排出四條龍的供桌,供桌上排滿山珍海味各式供品,場面非常壯觀。

三媽-金盛豐

三媽金盛豐轎班會成立的時間,根據台南州寺廟名鑑紀錄及三媽會幹部的口述,是在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在轎班會成立之前,轎班的召募由朝天宮廟方自行負責,並無固定人員。
三媽是北港朝天宮最有名氣的分身媽,清代台南府城迎的北港媽就是三媽,最早見諸文獻的是清道光年間曾任臺灣道的徐宗幹所著斯未信齋文編中的壬癸後記,文中有關於府城迎北港媽的描述。清代府城居民迎北港三媽,但新港人士卻硬稱北港供奉的是笨港二媽,甚至新港某廟宣稱自己是正笨港三媽廟,其中關係頗另人玩味。
三媽的出現有二種說法:一是朝天宮為了外地信徒輪流供奉,或到外地遶境,或回湄洲進香而增刻的分身。另一說法則是,三媽可能原稱三郊媽,三郊沒落後,三郊媽被簡稱三媽。
三媽會由於成立的時間很早,在日據時期甚至有田產,當時三媽會的經費主要來自土地租佃的收入,但光復後全部國民政府給耕者有其田掉了。三媽會現在仍擁有一個1894年所鑄造香爐和嘉慶年間所製的鼓,原本還有一頂清同治七年(1868年)台南金義成弟子所捐獻的神轎,後來送給六媽會使用,現在己被當成古物收藏起來。
三媽會的會員目前有155人,會員中除了北港鎮內的居民外,尚有元長鄉龍岩村和客厝村的信徒,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日過爐。

四媽-金安瀾

四媽金安瀾轎班會成立於大正元年(1912年),和五媽會一樣都是為了應付朝天宮日益增加的信徒,供外地迎請遶境而增刻四媽和五媽。
四媽轎班會的會員目前大約有二百人左右,人數還持續在增加,參加的會員不限於北港人,每年都有外地虔誠的信徒要求參加抬轎,並已正式加入四媽會。另有彰化鹿港、秀水地方人士因熱心敬奉四媽,被聘為顧問。
四媽會第一任會長為楊盛先生,第二任陳芋丸先生,第三任曾超先生,第四任曾連登先生,第五任陳媽金先生,第六任蕭煙祥先生,第七任現任會長為蕭榮郎先生。本會正爐、副爐、遶境爐均於農曆四月二十日過爐。

五媽-金豐隆

五媽金豐隆轎班會成立於日據時期,大約在1910年代,略晚於四媽會(1912年),由當時從事藤器業的陳韞先生召集親朋好友組成的。日據時期有會員約一百人左右,目前有會員203人,其中有部份會員居住在南港地區(新港鄉南港村)。由於會員人數太多,所以現在不打算讓新會員入會。
五媽轎都是由會員自己來抬,會員分成四組,每組50人左右,農曆三月十九日上午出廟遶境到南港及三月二十日上午遶境到新街,由第一組來抬;下午遶境北港街內到入廟,由第二組負責;晚上八點出廟到十一點,由第三組抬轎;深夜十一點以後到凌晨入廟,再由第四組接手。
五媽和祖媽、六媽都是軟身的,農曆四月十七日正爐過爐,四月十八日副爐和遶境爐過爐。歷任會長為陳韞先生、陳金田先生、陳能實先生。

六媽-金順崇

六媽金順崇轎班會是朝天宮六個媽祖轎班會中最年輕的,成立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五月十五日,原稱為「新三媽會」。
六媽會的起源有二種說法,根據現任會長王泰元的說法:昭和十三年的遶境活動受到日本政府的干預,當時三媽會就決定不出轎,王泰元的祖父王金島先生眼見遶境活動即將展開,而三媽會卻無人出來抬轎,他認為如果此例一開,以後說不定就沒人願意出來抬轎了,所以他臨時在廟口招人來抬三媽轎,當時共召集了幾十個人,農曆三月十九日上午就抬轎出廟遶境,三媽會的人看到別人將取代自己抬轎的權利,於是當天下午三媽會的會員又堅持要來抬轎,三媽轎由三媽會的人抬走,使得王金島所組成的轎班無轎可抬,後來朝天宮知道王金島等人的熱心,就另外出一頂轎和一尊媽祖神像讓新轎班參加遶境,這尊媽祖就被稱為「六媽」,新轎班稱為「六媽會」,此事肇因於三媽轎,故又被稱為「新三媽會」。
另一種說法是:大正初年,北港三媽應邀到台南參加共進會(商展),台南信徒找了藉口將三媽留在台南,造成北港迎媽祖無三媽可迎,三媽會的頭人認為三媽的本尊既然不在,三月十九迎媽祖,三媽就只好缺席。但有一些信徒,包括朝天宮管理委員和市場內舖戶,認為遶境少了三媽,不但使廟會失色不少,可能還會影響商家的生意。因此由王金島先生等人組成「新三媽會」,替代舊三媽出巡遶境,後來舊三媽恢復參加遶境,新三媽會就改稱為六媽會,並訂公號為「金順崇轎班會」。
六媽會每年約有五十幾人出來抬轎,因為六媽轎可以「吃炮」,吃炮量僅次於虎爺轎—聽說一般信徒都將虎爺沒吃完的炮,拿來炸六媽神轎,所以有許多有興趣和湊熱鬧的青少年都來嘗試抬轎,有些人抬了有興趣,明年又會來參加,有些住北港地區的人就加入了六媽會,通常經驗豐富的老會員,在安全的顧慮下,是不會隨便讓人堆置過多的鞭炮在轎下燃放的。
六媽金順崇轎班會目前有會員一百八十多人,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正爐過爐,四月二十七日副爐過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wa1023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